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民族学·人类学_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

  • 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在民族地区的推广和普及——从权利保障到国家建设

    常安;

    语言文字的多维属性,决定了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具有重要的宪制意蕴。从权利保护视角出发,在民族地区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对少数民族公民受教育权、就业工作的权利、文化权利、经济社会权利等基本权利的真正保障和长远利益考虑。在民族地区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更是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经济基础、社会基础、文化心理基础之夯实,是维护国家主权、国家安全、法治统一的必然要求。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关系到少数民族公民权利保障、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统一多民族国家之国家建设的国之大计。

    2021年01期 v.42;No.353 1-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K]
    [下载次数:4235 ] |[引用频次:69 ] |[阅读次数:38 ]
  • 少数民族群体国家通用语言使用情况与国家认同研究——基于云南民族地区的抽样调查研究

    焦开山;郭靓雯;

    文章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角度出发,基于最新的云南省少数民族地区综合社会调查数据,对少数民族群体的国家通用语言能力、国家通用语言使用与国家认同之间的关系问题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显示,少数民族群体的国家通用语言能力与国家通用语言使用显著相关。少数民族群体的国家通用语言能力和国家通用语言使用显著影响其国家认同水平,少数民族群体的国家通用语言能力越强,在日常生活情境中越经常使用国家通用语言,其国家认同就会越高。少数民族群体国家通用语言使用对其国家认同的影响在不同国家通用语言能力的群体中存在差异。

    2021年01期 v.42;No.353 11-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1K]
    [下载次数:2297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24 ]
  • 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的有效路径研究——基于试点调查与系统评价的证据合成

    裴圣愚;

    推广好、普及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途径。为了深化新时代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的效果,本研究运用循证的理念和方法,将通过试点调查得到的实践型证据和通过系统评价得到的研究型证据进行合成,提炼出突出教育的服务功能、建立教育协作机制、使用移动网络工具开展教学、发挥高校的积极作用、增强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学习推拉力、优化教育培训的相关环节等七项证据结论,供城市和社区工作者参考使用并加以完善。初步探索建立以试点调查、系统评价和应用反馈为基础的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的有效路径。

    2021年01期 v.42;No.353 19-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0K]
    [下载次数:1068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21 ]

民族学·人类学_民族文化与旅游

  • 城乡循环修复:乡村旅游建构新型城乡关系的框架与议题

    孙九霞;王学基;

    随着从"乡土中国"到"城乡中国"的社会转型,新时代背景下的城乡关系已经成为国家现代化发展道路上的核心问题。在政策和发展实践中,乡村旅游逐渐成为推动城乡互动的有效路径。研究需要跳出乡村旅游影响乡村的单向度视角,从城乡关系的视角出发重新审视其双向性和综合性作用。文章基于已有理论和实证研究的批判性分析,尝试构建乡村旅游作用下的"城乡循环修复"理论框架,并围绕"主体流动-要素循环-双向修复"的逻辑结构予以阐释,将其视为建构新型均衡和可持续城乡关系的指导性框架,进一步遵循"过程-机制-模式-政策"的研究思路提出未来的研究议题,以期在理论上丰富和深化乡村旅游影响研究,拓展中国城乡关系的本土化理论内涵。

    2021年01期 v.42;No.353 25-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6K]
    [下载次数:1970 ] |[引用频次:41 ] |[阅读次数:24 ]
  • 民族村寨旅游行为意向研究——以桃坪羌寨、甲居藏寨、泸沽湖为例

    马东艳;张旭辉;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和新农村建设的推进,并于民族村寨旅游行为意向的研究日益增多。文章基于民族村寨旅游特点,以西南地区桃坪羌寨、甲居藏寨、泸沽湖作为案例调查地,以"目的地形象"为中介变量,从求真体验、旅游怀旧、外界信息刺激、目的地信任4个方面,研究其对旅游者行为的影响及影响机理。通过问卷调查与人员访谈获取第一手资料,然后运用SPSS20. 0和AMOS20. 0软件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民族村寨旅游行为意向的4个前因变量均以目的地形象为中介变量,影响旅游者的旅游行为意向;旅游怀旧和求真体验对行为意向的影响效应最强,其他2个变量影响程度依次减弱;目的地信任直接正向影响旅游者的旅游行为意向,目的地信任感越强,越能提升旅游者的旅游意向。

    2021年01期 v.42;No.353 33-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1K]
    [下载次数:2206 ] |[引用频次:43 ] |[阅读次数:21 ]
  • 文化认同的路径依赖与现代变迁

    马迎;陈晓龙;

    文化认同受原有路径的影响并随着时代变迁而发生变化。文化认同与人的生活世界紧密相连,生活世界是文化认同赖以产生的基础;伦理实体是文化认同的现实依托,交往关系是文化认同的传统纽带;文化认同的现代趋向是价值观念认同,价值理性是文化认同的凝聚方向。文化认同关系着社会的良性运行,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良好的外部条件。

    2021年01期 v.42;No.353 42-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K]
    [下载次数:1482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21 ]

哲学·宗教

  • 人工智能时代的话语悖论与结构转向

    姜凯宜;蓝江;

    以追求智能、精准为核心的技术认知对突发社会问题的预测失灵,形塑了人工智能时代的话语悖论。此悖论体现出盲目崇尚加速的、闭合化的现代性认知结构的困窘,且揭示了晚近技术反思的谱系化与经验"二分"的双重结构观的局限性,进而使超越悖论的结构转向成为必须面对的命题。因此关键在于以突发社会问题为节点,面向日常生活,实现对"二分"的总体性统合。唯有把握日常生活在突发问题中可能产生的反转契机,合理审视智能化的技术,促使技术的精准思维融入于日常生活之中,方能为加速多变的现代科学创设总体化的良善格局。

    2021年01期 v.42;No.353 46-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K]
    [下载次数:665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14 ]
  • 碑刻中的法律与历史——从执照碑看元代寺观不动产管理制度

    郑好;

    执照碑是以执照为主的文书刊刻立石形成的公文碑,多因碑文结尾处"出给执照"字样而得名,执照多表示凭证的含义。执照碑作为凭证类的法律碑刻,内容多涉及契证、寺观归属、田土纠纷等,较之传世文献,执照碑为研究元代的宗教政策以及僧道俗之间的田土纠纷提供了重要的资料和不同的视角。执照碑刊刻的背景、程序、作用、法律效力的来源等,体现了元代对宗教的一贯统治策略。元代执照碑所体现的古代宗教管理制度并没有完全失去生命力,如寺观本身需要取得官府的承认或授权,官方通过多种途径或者方式确定寺观土地产权归属,并注重发挥宗教界人士的作用,对涉宗教类案件严格依法裁判。

    2021年01期 v.42;No.353 53-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K]
    [下载次数:343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6 ]
  • 从圆顿到圆渐:太虚对禅宗百年发展之抉择

    刘鹿鸣;

    太虚是近代中国佛教最著名的思想家,是难得的身兼学问家和禅师两种角色的佛学家。他关于禅宗思想性质的界定和发展道路的探索,对于当代禅宗发展之抉择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讨论太虚与禅宗发展有三条线索:一是太虚出身于禅宗,参悟于禅宗,却"出走"禅宗,学宗唯识,最后又"回归"禅宗的曲折经历。二是反思中国佛教历史和抉择全体佛法的总持智慧,确立中国佛学特质在禅,并以对全体佛学的教理抉择和总体判摄,坚持中国佛教禅宗的圆教教理和圆顿禅观,着力会通圆顿教理与唯识学。三是面对佛法契合时代的深切现实和实践观思,认为唯识学教理更适合现代科学时代,大乘通教的学修次第更适合现代人,因此会通中印佛学,提出教法由"圆顿"转向"圆渐",以"圆渐"之大乘法为适应当下时代的佛学实践路线,由发达人生以进趣佛道。由此提倡以"今菩萨行"为主线的"人生佛教(人间佛教)"思想,并认为禅宗的禅机智慧在传统诸宗中最切近人生佛教(人间佛教)精神,当下的禅生活才是人生佛教一以贯之的核心思想,振兴禅宗生机仍是今天时代中国佛教的发展方向和道路。

    2021年01期 v.42;No.353 60-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K]
    [下载次数:24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0 ]

法学

  • 论区块链存证电子数据的优势及司法审查路径

    石冠彬;陈全真;

    基于电子数据易于篡改或伪造的特性,电子数据的真实性判定始终是证据法理论难以突破的瓶颈,导致司法实务对电子数据的采信率极低。区块链技术通过"司法联盟链"的构建,能确保电子数据在产生、收集、保存、传送的各阶段不被篡改或伪造,从而较好地解决其真实性认定问题,并且经区块链存证的电子数据可无障碍地认定为证据原件。现行互联网法院的司法实践,先于立法对通过区块链技术保存的电子数据效力予以广泛认可,值得肯定。未来理论与实务应当致力于在技术层面进一步构建区块链存证电子数据的运行机制,实现区块链技术融入证据法理论之中,并总结司法实务有益经验致力于构建一套适用于区块链存证电子数据的审查认定规则,并配置相关制度解决电子数据在形成之初可能出现的伪造问题,促使该新技术手段彻底解决电子数据的真实性认定难题。

    2021年01期 v.42;No.353 67-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K]
    [下载次数:2537 ] |[引用频次:80 ] |[阅读次数:17 ]
  • 论自动化行政中算法决策应用风险及其防范路径

    陈飏;裴亚楠;

    自动化行政中算法决策应用仅限"三大类别",但仍无可避及与正当程序、行政公正等原则相背离之风险,甚至因不当或滥用而削弱行政裁量的能动性,最终影响行政决策的准确性而导致行政相对人权益损害等风险。算法决策"黑箱"性特征、数据质量瑕疵与相关制度规范缺失等是风险产生的客观成因,而行政主体对算法决策的不当操作与过度依赖是重要的主观成因。为防范该等风险、促进算法决策在自动化行政中的良性发展,在建构因应性的专门法律框架下,至少可从地位厘定、立法明定和程序控制等切入,以重申并坚定行政机关的主体地位、明确算法决策的工具属性,并明晰界定自动化行政中算法决策的具体应用场景,且须以比例原则先行完成系统预审,同时还须切实贯彻正当程序控制,在督进行政主体算法解释责任的同时,尽速完善行政相对人的权利救济。

    2021年01期 v.42;No.353 74-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K]
    [下载次数:2879 ] |[引用频次:85 ] |[阅读次数:16 ]
  • 政府数据开放共享的法治难题与化解之策

    倪千淼;

    政府数据开放共享直接关系到依法行政、营商环境以及公众知情权等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法治化的重要方面。系统地梳理和研究政府数据开放共享的法律问题和法律规制机制是政府数据开放共享研究的重要内容。从现实运行来看,在平台建设、市场化机制、隐私权利保护、安全保护机制等方面存在法律规则供给不足难以应对现实之需的问题。因此,政府需要不断完善政府数据确权机制、市场化机制、法律监管机制、隐私权保护机制和安全保护机制。

    2021年01期 v.42;No.353 82-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K]
    [下载次数:1776 ] |[引用频次:35 ] |[阅读次数:24 ]

经济·管理

  • 空间经济学及其新发展:新经济地理学

    何雄浪;

    新经济地理学是空间经济学的新发展,后天条件是新经济地理学关注的焦点。新经济地理学在控制第一自然优势的前提下,认为经济活动的集中是一个内生的过程,而与外生的自然优势无关。新经济地理学在概念和理论上已经趋于成熟,尤其是在两区域的迪克西特—斯蒂格利茨—冰山成本形式的设定上。新经济地理学大多数的基础理论都得到了更新,尽管许多新的模型我们通常会得到看似相同的结果。对空间经济问题的研究,现实的复杂性必然带来理论研究的艰巨性,新经济地理学关注的焦点需要转移到新的问题上,而不是止步不前。只有这样作为经济学的重要分支之一的新经济地理学和空间经济学才能找到自己的正确位置。

    2021年01期 v.42;No.353 88-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9K]
    [下载次数:3010 ] |[引用频次:23 ] |[阅读次数:20 ]
  • 海外直接投资与股票流动性——基于动态性和异质性的实证分析

    高伟;王全景;

    本文以2010-2018年中国上市公司为原始样本,利用倾向得分匹配法和双重差分估计,从静态和可持续性两个角度检验了海外直接投资对股票流动性的作用效果,并进一步从东道国异质性视角考察了这一作用效果是否一致。实证结果表明:(1)海外直接投资对企业股票流动性存在正向影响。(2)海外直接投资对股票流动性的正向作用效果具有可持续性,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影响逐渐减弱。(3)海外直接投资对股票流动性的作用同样受到东道国异质性的影响。东道国与中国法律制度距离或经济制度距离较大时,这一作用效果更强;而东道国与中国的文化制度距离并不能改变这一作用效果。

    2021年01期 v.42;No.353 98-1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4K]
    [下载次数:287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37 ]
  • 整合战略对跨国企业合理性的影响研究

    李雪;张伟;

    跨国企业如何在东道国市场上获得合理性?整合战略是一种可以实现对企业的利益相关者进行有效管理的方式,进而使其获得合理性。本文研究了两种不同类型的利益相关者战略对跨国企业在东道国市场上合理性的影响,并分析了东道国的市场环境的调节作用。论文构建了定制化整合战略、标准化整合战略和组织合理性的理论模型,并将东道国市场类型和市场不确定性作为调节变量。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定制化整合战略、标准化整合战略对组织合理性均有正向促进作用,市场不确定性能够负向调节定制化的整合战略与组织合理性之间的关系,正向调节标准化的整合战略与组织合理性之间的关系。研究结论对于丰富跨国企业有关研究,指导跨国企业发展均有一定意义。对于跨国企业来说,其不仅可以通过采取定制化的整合战略来获得其在东道国市场上的合理性,而且可以通过采取标准化的整合战略来获取在东道国市场上的合理性,并且东道国市场的环境能够影响整合战略与合理性之间的关系。

    2021年01期 v.42;No.353 109-1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4K]
    [下载次数:315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12 ]

新闻与传播

  • 网络流行语的“匿名群体驱动”研究——2004-2019年中国网络流行语的三维结构框架分析

    童清艳;刘璐;

    本文基于批评话语分析理论,对2004-2019年中国"年度十大网络流行语"进行全文本研究,发现:网民在网络流行语词汇的主体投射中实现自我身份的判断,网络流行语的语法结构易于填词再造与扩散,可推动群体卷入,消解现实中的话语沉默与个体孤独,是一种"反现实沉默"的网络呈现;网络流行语经过"主体态度投射、群体传播扩散、集体认同形成、话语规制确立"四个环节完成话语生产,网民可基于风格化表达与意义模仿形成心理同盟,打破线下现实中的个体"孤立恐惧";网络流行语文本的"微型叙事"特征易生成价值言说,展现民间话语态度与民意;网民作为网络流行语生产传播中的匿名群体,其话语具有"消解沉默惯性表达"——"打破个体孤立恐惧"——"生成民间意见气候"的"匿名群体驱动"特征,而网络流行语"对话式"的集体宣泄形成"树洞效应",又具有一定的积极效应,利于网民疏导情绪,推动社会稳定,但网络流行语的低俗消解,需借助媒介素养教育干预。

    2021年01期 v.42;No.353 120-1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4K]
    [下载次数:2087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19 ]
  • “国潮”与“真我”:互联网时代青年群体的自我呈现

    邢海燕;

    近年来,随着全球化进程和我国的社会变迁,以国货流行为主的"国潮"成为了一种新的消费趋势和亚文化。在互联网+的背景下,"国潮"不仅在服装品牌和日常消费品中迅速兴起,更是在文化娱乐等领域全面爆发。其中,以90后为主的青年群体对推动国潮的复兴扮演了重要的角色,追逐及消费国潮成为了年轻一代的时尚和圈层文化。而"新国货运动"的兴起,旨在唤起消费者的认同,实现国货品牌与年轻消费者之间的真正沟通。本文通过网络民族志的研究,从消费社会中的"个体化"视角,分析了Z世代年轻人将消费偏好转向国潮的逻辑与内在动力,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青年群体如何利用新媒体实现个体身份的自我呈现,以及他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又如何推动了"新国潮"的发展。

    2021年01期 v.42;No.353 126-1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7K]
    [下载次数:12360 ] |[引用频次:126 ] |[阅读次数:56 ]
  • 虚拟空间的文化再生产——游戏中的节日文化传播

    常启云;张路凯;

    节日文化传播离不开空间维度,各种节日民俗活动的举行都依赖一定的空间。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的空间限制,导致物理空间中的节日文化传播收缩,虚拟空间中的节日文化传播扩张。文章以网络游戏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游戏的空间属性、媒介属性、文化属性进行考察,认为游戏空间可以作为节日文化传播的一个崭新路径。最后,从节日场景建构、节日民俗移植、关系嵌入三个层面,阐述了节日文化在游戏空间中的生产传播机制。

    2021年01期 v.42;No.353 135-1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0K]
    [下载次数:2710 ] |[引用频次:34 ] |[阅读次数:33 ]

文学

  • 数字命运共同体:建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路径

    李泉;

    在全球数字化浪潮中,数字命运共同体的建构将成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构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数字命运共同体具有数字连通性、数字互惠性和数字调试性三大全新的属性特征,能够促进人类数字社区的出现与演化,并将促成一种数字时代的世界大同思想——数字世界主义的诞生。数字命运共同体将赋予数字人类一种全新的、超国别民族的数字文化身份,给予数字人类一种超越宗教信仰的数字文化归属,成为追问数字人类的人文精神形态和人文精神价值的新平台和新路径。

    2021年01期 v.42;No.353 142-1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K]
    [下载次数:1257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23 ]
  • 传统“恩感”文化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贡献

    谭光辉;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质是形成全人类的大规模合作机制。人类合作经历了从小规模到大规模合作的过程,恩感在形成合作关系的过程中至关重要。恩感的核心要义有二:第一是施恩者不图回报,第二是人类应达成对施恩行为进行肯定的共识。中国文化中的"礼"和"义"都与恩感有关,"礼"的本质是"敬",核心是强调感恩和报恩,"义"的核心是不图回报的施恩。恩感文化是中国文化的特色,使数千年来中华民族共同体得以维护。不同的文化有不同的情感基础,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的核心价值是竞争,情感基础是怨恨,结果是助长了单边主义和霸权主义。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核心价值是尊重与共赢,情感基础是恩感,完全符合中国的礼义文化,结果是勾画出全人类未来的美好蓝图。

    2021年01期 v.42;No.353 150-1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7K]
    [下载次数:442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34 ]
  • 舒斯特曼如何阐释福柯的身体美学——兼论实用主义身体美学的理论与实践倾向

    李艳丰;

    舒斯特曼是当代实用主义美学的代表,也是最早提出构建身体美学学科的理论家。他从实用主义身体美学的理论视域出发,对福柯的分析性身体美学理论、实用主义身体美学理论与实践作出了阐释。本文通过对舒斯特曼阐释福柯的再阐释,以及对二者身体美学思想的比较分析,发掘他们身体美学的异同之处。在比较研究的基础上,反思舒斯特曼实用主义身体美学理论与实践的积极意义与局限性。选择舒斯特曼与福柯的身体美学作为理论阐释的对象,目的在于通过批判性反思重要的身体美学家、身体美学理论与实践范式,为当代身体美学研究寻找合理有效的话语资源。

    2021年01期 v.42;No.353 157-1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K]
    [下载次数:948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9 ]

政治

  • 中国共产党全面从严治党的理论蕴涵、关键策略和责任架构

    张衔;雷伟;

    全面从严治党是中国共产党的庄严承诺,必须坚定不移、一以贯之。新时代深度耕犁中国共产党全面从严治党研究,必须从理论蕴涵、关键策略和责任架构出发进行逐级审察。理论蕴涵是基础,旨在"理解是什么和为什么";关键策略是重点,意在"解决抓什么和怎么抓";责任架构是保障,谓指"落实谁来抓和抓哪里"。沿着这三个层级拾步追问,可以获致中国共产党全面从严治党新的学理阐释和实践启示。

    2021年01期 v.42;No.353 165-1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K]
    [下载次数:1244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13 ]
  • “三治”结合乡村治理体系中新乡贤的作用研究

    黄文记;

    源于浙江桐乡的自治、法治和德治"三治"结合乡村治理体系是破解乡村治理困境的有效途径,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同并最终上升为国家顶层设计。作为一种治理模式和工具,"三治"结合乡村治理体系在理论和实践中仍有待丰富和完善。从乡村的历史和现实逻辑思考不难发现,当下乡村治理仍陷于困境的关键在于乡村内生动力不足,最大限度地激发乡村内生动力是实现乡村有效治理的根本途径。中国源远流长的乡贤文化恰是激发乡村内生动力的宝贵资源,在乡村治理体系中引入新乡贤的参与、保障、监督、制约机制,通过其道德示范、能力引领与学识涵养,有望全面激活乡村自治体系、有效培育乡村法治精神、充分唤醒乡村德治传统,全方位激发乡村内生动力,进而重塑乡村共同体,达到乡村善治的目的。

    2021年01期 v.42;No.353 171-1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7K]
    [下载次数:2584 ] |[引用频次:92 ] |[阅读次数:21 ]
  • 建党以来党对环境保护问题的认知定位变迁

    屈彩云;

    党对环境保护问题的认知定位是伴随着中国国情的客观发展需求、国际生存环境的复杂变幻、中国社会矛盾的更替转变、国家发展战略的优先次序、对环境问题的认知变化而逐步推进的。自建党以来的100年历程中,党对环境保护问题的认知定位历经了从关注度不够到重视度超前的历史演进,历经了融入根据地生产自救运动、顺应国家经济复兴、提上国家议事日程、成为基本国策、关乎国家发展全局、置于现代化战略突出位置、纳入国家五位一体总布局的定位变迁。在这一认知变迁过程中,贯穿着一条始终不变的主线,那就是党以人民为中心的信念。党坚持和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在进行生态环境保护的实践中,不断提出新的发展理念,逐渐探索出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符合自然规律的绿色发展之路。

    2021年01期 v.42;No.353 178-1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4K]
    [下载次数:101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39 ]
  • “三轮驱动”型乡村振兴实践考察与优化路径

    王文彬;

    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事关我国农业农村现代化和"四个全面"大局,亟待寻找科学有效的实践路径。立足乡村振兴实践和实际需求,可构建出以政府引导、集体经济和主体自觉为基础的"三轮驱动"型乡村振兴分析框架,政府引导能够保证乡村振兴的正确方向,集体经济与主体自觉则能充当乡村振兴的双重动力。进而审视振兴实践可知,政府加强科学引导有助于精准聚焦乡村振兴前进方向,但乡村集体经济疲软和主体自觉缺位却已然成了阻碍振兴工作落地的显著难题。为此,既要强化政府引导,统筹与分类指导乡村振兴工作,并尽快壮大特色产业,以集体经济来促进乡村振兴,同时也要加强培训教育,不断提升行动者主体自觉,使其更加主动积极地参与乡村振兴实践。

    2021年01期 v.42;No.353 190-1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4K]
    [下载次数:601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27 ]
  • 突发公共事件中民族地区的语言应急与公共服务研究——以凉山彝族自治州为例

    石琳;

    国家应急管理能力是国家治理能力与治理体系现代化的重要标志。语言作为信息沟通的有效工具,在突发公共事件中发挥着关键性作用。多语言、多文字是我国民族地区社会生活的基本特征,提升跨语言应急服务水平,完善民族地区公共服务环境,对于健全国家应急救援体系,维护国家安全与民族团结,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重大意义。本文基于对凉山彝族自治州语言使用情况与语言应急服务现状的调查,分析民族地区语言应急服务的主体责任、实施内容、开展途径等,阐释其在预防与准备、处置与救援、恢复与重建各阶段的实践项目,有助于加强民族地区语言应急服务与应急管理机制的建设。

    2021年01期 v.42;No.353 197-2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7K]
    [下载次数:1365 ] |[引用频次:21 ] |[阅读次数:17 ]

心理学

  • 我国民族互嵌关系格局下跨民族友谊研究的本土化反思

    梁静;杨伊生;

    民族互嵌关系格局在我国具有深厚的历史、地域、经济、政治和文化基础,是符合我国民族工作大方向的关系框架。民族互嵌能够得以实现,跨民族的交往、接触方式与质量是重要保障,其中跨民族友谊是一种理想的族际接触形式。当前,国外跨种族友谊研究的对象、内容、方法与结果并不完全适合于我国国情及民族心理研究本土化的背景。因此,本研究基于我国民族工作实际,对国外跨种族友谊研究与我国国情的切合性进行反思,同时对我国跨民族友谊研究的相关成果进行梳理总结与提炼,在此基础上从民族心理学研究本土化的角度提出我国跨民族友谊研究的未来发展思路。

    2021年01期 v.42;No.353 205-2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K]
    [下载次数:641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20 ]
  • 少数民族传统村落村民文化适应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基于黔东南三个侗族村寨的跨时段研究

    范莉娜;张晶;陈杰;费广玉;

    本研究以黔东南三个侗族传统村落为案例地,对比分析了2015年和2019年村民文化适应状况及对其心理健康的影响。结果表明,与2015年相比2019年村民呈现出一种与全球化及现代化进程相悖的变化趋势,即侗族村民文化适应中的多元文化偏好降低,对自身本族原文化的认可非但没有被现代化洪流冲淡,相反传统文化的力量普遍增强。与此相伴的是,文化适应压力减小、自尊水平提高和对当前生活满意度的提升。一方面,随着时间的推移,民族传统村落村民文化适应各维度对心理健康的影响作用、影响程度、影响方向和显著性都在发生动态式改变;另一方面,也有部分民族传统村落当前对主流社会的适应还只流于表面层和物质层,与促进多元文化融合发展的现实与时代要求尚有距离。因此,无论是基于稳定提高脱贫质量、提升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意愿目的,还是站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高度都有必要考虑特定地区特定人群的文化适应问题,也急需加强对个体文化适应能力和压力管理能力的培育。

    2021年01期 v.42;No.353 213-2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6K]
    [下载次数:707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32 ]
  • 贫困家庭心理资源对子女脱贫内生动力的影响

    吴娜;傅安国;黄希庭;

    提升贫困家庭子女的脱贫内生动力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世代贫困问题。家庭内部建设能力和家长亲职能力这两项家庭心理资源的效能,能够催生子女产生积极向上的脱贫内生动力,并与外部扶持资源形成合力,使子女更加刻苦学习并跳出代际贫困的陷阱。本研究采取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从某省贫困县抽取了1462名中学生作为调查对象,考察上述两项家庭心理资源对子女脱贫内生动力的影响。结果发现:(1)贫困家庭内部建设能力、家长亲职能力与子女脱贫内生动力都处于中等水平,其指标均有较大提升空间;(2)家长亲职能力在家庭内部建设能力和子女脱贫内生动力之间起着部分中介的作用;(3)家长给予关注和家长实质陪伴在家庭内部建设能力和子女脱贫内生动力的关系中均起到了部分中介作用,且家长实质陪伴的中介作用大于家长给予关注的中介作用。

    2021年01期 v.42;No.353 221-2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7K]
    [下载次数:1154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21 ]

图书·信息

  • 中国慕课研究的知识图谱:热点、现状与趋势分析——基于CiteSpace的分析

    谢梅;陈文俊;

    作为一种新颖的学习方式,慕课引起了越来越多高校的关注,也吸引了众多的学习者。自2012年起,慕课席卷全球,纽约时报称2012年为慕课元年,同年,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表示向"慕课"免费提供中文或英文教学的在线课程。自2013年开始,国内学者对慕课的全球化趋势等进行了大规模的研究。本文借助Cite Space软件提供的知识图谱,系统地梳理中国知网中的核心和CSSCI期刊中关于慕课研究的论文,通过共词分析、聚类分析、突现词分析、对国内研究的热点和趋势进行梳理,研究发现,慕课、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是慕课领域研究的热点。同时也发现慕课研究领域的主题丰富、内容多样,迭代速度快,论文对慕课研究方向提出了展望。

    2021年01期 v.42;No.353 229-2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52K]
    [下载次数:4161 ] |[引用频次:50 ] |[阅读次数:28 ]
  • 试论《四库全书荟要总目提要》的提要纂修思想——基于与《四库全书总目》“小说家类”的比较

    温庆新;

    《四库全书荟要》直接为乾隆及宫廷人士"憩此观书"的"阅览"服务。《四库全书荟要总目提要》为实现"圣人所必察",不仅强调书籍的"经世致理"思想,亦保留"怡神悦目"的消遣作品。而《四库全书总目》主要面向"天下"士人,侧重对采进文献政教意义的强调,从而以人心教化角度批评不利政统的作品。此类差异在二者的"小说家类"提要中表现得尤为明显。从《四库全书荟要总目提要》到《四库全书总目》的编纂变化表明清代统治者逐渐对当时"天下"文献的价值秩序及其文献秩序进行强化整合。

    2021年01期 v.42;No.353 236-2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K]
    [下载次数:31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22 ]

  • 本刊获“全国高校社科名刊”称号

    <正>2019年11月,全国高校文科学报研究会公布了第六届全国高校社科学术期刊评优结果。《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被评为全国高校社科期刊界最高荣誉"全国高校社科名刊"。全国高等学校文科学报研究会经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委员会和新闻出版署批准成立,属国家一级学会。每五年组织一次对全国高校文科期刊的评比表彰,

    2021年01期 v.42;No.353 2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73K]
    [下载次数:29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9 ]
  • 下载本期数据